BIM前言
BIM技術現在已經成為建筑行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并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,大家也已經開始意識到BIM在項目實操中的重要性,開始學習,但是還是有一部分人沒有意識到BIM技術對于我們的工作到底能帶來什么,今天就以BIM在施工行業的實操應用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些觀點。
BIM在各施工階段中的應用點
BIM技術的一大優勢就是在施工前將建筑在電腦里模擬建造一遍,在施工前提前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。 所以,BIM技術應用越早,價值越高。如果項目已經施工了,很多BIM應用將錯過最佳時機,如:
1
投標方案
在投標階段,BIM無疑是亮點之一。商務標方面,利用BIM技術可以快速準確算量,一方面方便對外不平衡報價,“預留”利潤;另一方面對內進行成本測算,提前了解利潤空間,便于決策。在技術標方面,可以提前展示BIM在施工階段的價值,碰撞檢查、虛擬施工、進度管理、材料管理、運維管理等,提高技術標分數,從而提升項目中標機率。
2
前期場地布置
在施工單位進場前模擬現場的場地布置模型,如:辦公場地、材料堆放場地、加工場地、臨時用水用電、設備堆放場地、宿舍、食堂、廁所、警衛室、入場道路、垂直運輸設備位置等,如果前期模擬好場地布置,則可以最大的節約施工用地,減少臨時設施的投入,從而降低成本。同時通過對材料運輸路線的方案模擬最大限度的減少場內的運輸,減少材料的二次搬運。
3
施工專項方案模擬
在施工前通過BIM技術模擬施工專項方案,利用BIM的可視化,幫助施工人員判斷方案的合理性,或者通過模擬多項方案,幫助制定最佳方案決策。施工專項的方案模擬還可以幫助現場施工人員更好地理解施工方案,提升施工水平與效率。
4
高大支模查找
施工前通過BIM系統可以快速查找和定位出樓層中需要高大支模的位置,(高大支模架是指凡高度超過8m,或跨度超過18m,或施工總荷載大于10kN/m2,或集中線荷載大于15kN/m的模板支撐系統),人工篩選查找高大支模的位置會導致效率低下;其次會出現遺漏,如果在施工后才發現有部分遺漏,這樣工程的施工安全會存在很大的隱患。
5
支撐維護與主體碰撞檢查
施工前地下支撐維護模型(如隔構柱、中隔墻、支撐梁等)和地上主體結構模型,進行碰撞檢查,不僅校驗支撐維護方案的合理性(如隔構柱偏離支撐),同時還能檢驗出支撐結構與主體結構間存在的碰撞點(隔構柱與主體梁間距過小造成無法施工等問題),避免在主體結構施工時支撐圍護影響主體結構施工。
6
圖紙會審
圖紙會審可以提前發現圖紙的缺陷,提前發現并解決問題,避免返工節約工期;如果在施工過程中才發現圖紙問題,會造成不必要的返工,費材費工的同時施工進度也相對滯后。
7
地下部分復雜節點交底
施工前通過BIM可視化模型提前對地下部分節點,尤其是基礎部分的復雜節點進行交底(復雜集水井、異型承臺等),通過BIM模型的可視化交底,不僅讓現場的技術員深刻的理解圖紙,更能避免對圖紙錯誤理解從而造成的錯誤施工。
8
材料上限控制
施工前通過對工程量精確核算,可以對現場的進料以及備料做好精確材料計劃,控制好材料的上限;前期材料上限控制,不僅避免在施工過程中進料過多造成不必要的材料浪費增加成本,而且對公司和項目整體資金的合理安排提供保障。
9
預留洞
施工前通過碰撞檢查系統查找出設計圖紙中遺漏的預留洞口,避免在施工后發現該預留的洞口沒有預留而鑿洞返工,不但費時費工影響施工進度,而且現場鑿洞返工對結構有一定的影響存在結構安全隱患。
10
資金計劃
項目前期需要進行項目的成本分析與資金計劃,使用了BIM,可以更快更準確地了解項目的成本進展與需要準備的資金情況,對于后續的成本管理與現金流管理有巨大的作用。
例如,某BIM團隊在南方某酒店項目發現了一層樓的凈高不夠,但因施工單位與該單位合作簽約較晚,BIM技術介入時該層一次結構施工已經完成,酒店方只能被迫改變樓層功能,造成巨大損失。
BIM應用越早,價值越高,項目部成員對BIM的認可度也越高,BIM的推進也就更快更有成效。介入晚一些價值體現不明顯,部分使用者容易對BIM產生疑問,影響BIM在公司的推行。
個人層面
“土建BIM工程師”創建BIM模型后,有可能達不到造價計算的細化程度,特別是計算規則和計價項目分類套定額不是“土建BIM工程師”專長,由項目造價師對BIM進行調整,設置算量規則和套好定額,使BIM進一步成為可進行造價分析的BIM。此時,項目上各個管理條線可通過兩5種途徑快捷獲得準確數據。配備了魯班軟件公司的BIM系統,可直接通過各崗位客戶端軟件查詢BIM中相關數據(可設權限),也可以由“土建BIM工程師”來處理、調取相關統計數據提供給各條線。
這樣一個流程統一了數據入口,可快速向管理各條線提供數據。
“土建BIM工程師”崗位職責主要有以下幾點:
1)熟悉工程圖紙,利用BIM應用軟件(如魯班算量)快速建模;
2)接收甲方及顧問單位工程指令信息,及時修改變更BIM;
3)為各條線管理人員快速提供相關數據(表、圖形);
4)將有關工程建造過程發生的信息輸入BIM;
5)BIM的更新版本備份管理。
崗位技能要求:精通各專業圖紙;熟練利用BIM軟件建模,利用BIM軟件創建、管理、分析工程數據。
“土建BIM工程師”給項目帶來的價值
運用BIM技術應用軟件和設置“土建BIM工程師”崗位,可以給項目部帶來顯著的價值:
一是解決了項目管理的兩大瓶頸,即海量數據的處理、管理和共享與項目各部門單位協同。從而大幅提升效率,增加利潤。
二是統一了工程項目的數據接收、分享入口與出口,信息共享有序,避免以往的混亂狀態。
三是帶來一系列因精細化管理而增加的附加值,如:碰撞檢查、減少損耗等。
四是工程數據的存檔方案有了巨大進步。工程結束,一個項目的BIM電子文件幾乎包含了工程所需的所有信息,在項目運行維護過程中可迅速查到相關資料,節約大量成本。
公司層面
企業應用BIM越早,越早建立競爭優勢
相關政府主管部門已經出臺了一系列BIM政策,如評魯班獎、政府投資的2萬平米以上項目都要求使用BIM技術;很多業主方也將BIM技術使用寫入招標要求,即使沒有要求,在技術標中體現了BIM技術,都是重要的加分項。BIM技術遲早都要用,使用越晚,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越不明顯。
現在業主對BIM很關注,學習的積極性比施工單位還高,一旦業主掌握了BIM技術,跑冒滴漏、簽證變更的方式都不能用的時候,施工企業就更被動了。
從試點BIM項目到自己擁有成熟的BIM實施能力有一個較長的周期。企業要想形成自己的BIM核心競爭力,就需要盡早組建自己的BIM團隊,團隊的培訓、學習需要較長的周期,無論如何應用BIM,這個學習周期都是存在的。用得晚了,就落在別人后面了。
BIM的優點
有了BIM工具,溝通會更有效率
BIM在多方協同時的優點,它解決了空間沖突和時間沖突。所謂空間沖突,就是你設計的水管穿過了我設計的柱子。那什么是時間沖突呢?有很多種,比如,我的管線還沒有放上去,你就把吊頂裝好了。
BIM是一種思維方式
1)要不要學BIM?只要大家都使用了BIM建模軟件,BIM的思維方式就是水到渠成的,不存在學不學習BIM的問題。
2)是學習Revit還是ArchiCAD或是AECOSim呢?選擇哪一款建模軟件,取決于協作的各方,而不是個人。
業主選擇了一個復雜的造型,卻一定要在十月一號開始營業。如果錯過了這個時間,對他們的損失遠遠不是我們這點設計費。最后,幕墻的龍骨總是無法準確定位,導致拖了半年多才完工。甲方的項目經理換了好幾個。一個工程里,業主擔的風險遠遠大于設計院,你不能苛責人家滿足你的設計理想。建筑并不是形式功能的問題,而是資本的產物。
對于一個工程來說,很難把控的部分在于造價,進度,質量,安全。而且非常重要。所以對于以上方面BIM實操也有了相應的解決辦法。
造價管理:傳統的辦法一般是工程開始做預算,結束了做結算。但是因為BIM的出現,然實時統計成為可能,而且還可以根據構件類型、空間拆分進行統計。
進度管理:傳統的辦法也是有進度管理的,MicrosoftProject繪制的橫道圖是起很大作用的。但是,這種類文本格式很難準確把控到具體的構件上,通過BIM工具,可以對進度了解的更加細致,也就能出現更及時有效的施工決策。
質量管理:對施工的質量進行管理。不知道大家是否聽說BIM瀏覽器,移動端可以瀏覽模型。很方便的了解施工情況是否有問題。
安全管理:施工過程中,危險源不停的改變,因為BIM的存在,我們可以隨時辨識出來。傳統的方式是指進行一次危險源辨識工作。